醫學專欄|手持式超音波在肺部掃描中的基礎知識跟三大原則
肺部超音波(Lung Ultrasound, LUS)在現代醫學診斷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,成為急診醫學、重症醫學與一般臨床診斷中的重要的診斷方式。相較於傳統的胸部 X 光與電腦斷層掃描(CT),利用手持式超音波掃描肺部具備無輻射、可攜帶、即時影像與高靈敏度的優勢,可應用於肺炎、肺水腫、氣胸、肋膜積液、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(ARDS) 等疾病的診斷與監測。
肺部超音波的基礎知識
肺部超音波的診斷原理與傳統腹部或心臟超音波有所不同。由於肺部充滿空氣,超音波無法直接穿透肺組織,因此診斷主要依賴胸部與肺部表面的反射特徵與動態變化來判斷。
主要觀察的影像特徵包括 A-line、B-line、肺滑動跟肺點、肋膜積液等,使醫師能夠迅速區分 正常肺部、間質性肺病變、肺水腫、氣胸與肺炎 等病灶,提供即時診斷依據。
(延伸閱讀:從肋軟骨到肋膜:手持式超音波在掃描胸腔病灶的應用)
肺部超音波的三大原則
- 正常的肺部充滿空氣
- 正常肋膜有平滑的表面
- 正常的肋膜會有隨呼吸產生的滑動
肺部超音波的臨床應用
急診與重症監護
快速評估氣胸、肺炎、肺水腫與 ARDS,以及病患的呼吸衰竭原因、監測病患的肺部狀況變化。
呼吸道感染與肺炎診斷
可用於 COVID-19、細菌性肺炎、結核病的快速評估。
氣胸與肋膜積液
傳統胸部 X 光可能無法偵測到小範圍氣胸,而超音波能立即辨識肺滑動異常與肺點,準確評估肋膜積液的存在與體積,幫助引流治療決策。
心肺功能評估
結合心臟超音波(POCUS)來評估心肺功能,協助診斷充血性心衰竭(CHF),並且也能夠監測肺水腫與心臟手術後的肺部變化。
實際案例分享
68歲的長輩因肺炎呼吸窘迫住加護病房照顧,使用CXR可見左下肺有浸潤合併肋膜積水,因為加護病房的患者要坐起和移動都相對不容易,要使用超音波也要到其他單位借機器來使用。 此時醫生使用身邊的 Apache neo C62 手持式超音波探頭來掃描檢查,發現患者左側下廢有不少的肋膜積液淤積。
經由探頭在肋間壓迫後的掃描可見到肋膜積水,通過擺位固定和超音波確認後進行引流,讓左側的肋膜積水有大幅度的減少,患者的呼吸窘迫也得到緩解,快速讓病患能夠獲得正確且快速的醫療方式。
(參考資料: POCUS for pigtail insertion guidance)
手持式超音波在肺部掃描上的優勢
以實際案例分享的例子為例,部分醫院內可能會有多個單位一起使用一台超音波機器,此時手持式超音波的及時診斷跟方便性就非常重要,如 Apache neo C62 僅需一台手機或平板 下載Apache APP 即可使用,在病人床旁直接掃描,無須等待安排。
為急診與ICU患者提供即時資訊,減少診斷延遲又同時能夠提供高畫質的影像掃描畫面,大幅提升臨床應用的幅度與靈活性。
(延伸閱讀:Apache neo C62 手持式超音波)
參考文獻
<參考資料:肺部超音波要知道的三大原則 !>
<參考資料:如何解讀肺部超音波:三種基本方法>